华裔小提琴家马友友参与芝加哥公校艺术教育拓展不遗馀力,终年飞来飞去马不停蹄,在忙碌的行程中,依然不忘为华人音乐教育尽心力。马友友表示,在为美国城市艺术教育奔波之外,他正筹画推出一项在中国广州举办的中美音乐交流大型活动,他期待「艺术教育」的播种,不再局限美国单一城市,而是在中美双方友谊深耕的土地中,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马友友受访时全程以中文对答,尽管不甚流利,但诚意十足
马友友12日在芝加哥交响乐厅中心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艺术与文化是促进社会往前走的原动力,这也是他近几年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参与许多推动年轻一代接触艺术、参与文化的主要因素。
马友友说,自己是中国人,但在法国出生,美国长大,多种文化的成长环境,加上成为演奏家四处旅行的机会,让他了解这个世界上文化的千万种样貌,而这些资源,刺激了社会的成长、哲学的思考、科学的发明,「因此你不能忽视艺术的力量」。
正因此,马友友除了在已经进行多年的「丝路计画」中,积极将亚洲民乐、具潜力亚裔音乐家,推上主流乐坛外,也准备在推动亚洲艺术教育方面开始着力,而他第一个目标则锁定中国。
上月才刚在上海、广州分别举行演奏会的马友友,自小受家庭影响,对于中国诗词、书法、水墨有相当迷恋,而他在11月上旬的上海音乐会裡,选择与民族乐器演奏家吴彤,推出全球首演、描述唐代玄奘内心世界的作品「度」,更让他试着将自己属于东方的哲学思维,放进音乐音符的灵魂。
马友友说,音乐是他的生命元素之一,他不会也不可能放弃演奏,但随着岁月累积,他更想为音乐及文化教育,找寻出一条影响更广更深的道路。「初步计画在2016年登场的广州音乐节,将把包括芝加哥在内的美国音乐家、学习音乐的学生,带到中国广州,与当地学生、音乐家交流。
马友友强调,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不应该仅限于单一城市,他希望藉着这项计画,把范围拓展到中美两国。
文化的了解可以化解战争、可以消除族群的误会,马友友说,就像古早电脑要与现代网路对话,没有软体的居中连线,双方根本没有发展空间,忙着奔波到下一站的马友友坚定认为,音乐艺术将是人类历史文明不断线的关键连结,而他也乐于承担「承上启下」的重任。(图文:世界日报 黄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