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有个“苏东坡”



文章来源: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时间:2010年01月26日 点击:8002 次 评论: 103


 

芝加哥唐人街有一处很别致的住所,楼前有一个小花园,里面有松、竹、梅,还有假山、水池和牡丹。住所内铺有木地板,明式古典家具上摆着各种盆景,墙上则挂着一幅幅书法和国画。这就是著名领南派国画大师陈海韶先生的住所,每天早上起来,陈先生都要在小花园里摆弄花木,然后到自己的画室去作画。

陈先生长须飘飘,朋友说他象苏东坡,理由有二,其一是陈先生一脸长须,长得象苏东坡的画像;其二,据传苏东坡好美食,曾创下“东坡肘子”的招牌,而陈先生也善美食,2000年陈先生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办画展期间,他专程去买了大螃蟹,亲自下厨烹饪,引得朋友们垂涎三尺。

陈先生是个好客的人,记者到陈先生家,陈先生拿出新鲜的荔枝待客。苏东坡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领南人”,而领南画派的领南二字正与之巧合,凭此来说领南画派与苏东坡的联系当然只是茶余饭后的戏言而已,但这种巧合却暗合着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领南画派的开山大师是高剑父先生,高剑父承清代居廉国画大师的教诲,后来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又引进日本绘画的写实精神,给国画注入新鲜活力。领南画风经过高奇峰、陈树人、司徒奇、赵少昂等人发扬光大,巩固了该画派在中国国画艺术殿堂里的位置。由于这些国画大师的居住地都是在地理学上的五领以南,故称领南画派。值得一提的是,开山大师高剑父还是晚清同盟会的会员,主张以革命推翻清廷,其兄高奇峰当年曾在广州专为革命军制造炸药。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请高剑父做广州都督,高剑父辞而不做,功成身退,专心创作,而陈树人先生则从政,后来成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作为革命党的高剑父先生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把飞机、大炮等题材引如国画题材,打破传统国画在表现手法和题材上的籓篱,一开风气之先。领南画派重笔墨骨法,赋色艳丽,背景着色渲染,意境依托画面的留白,虚实相生,再加上写实精神,其风格独树一帜。该画派第一代大师为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第二代大师则为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陈先生作为赵少昂先生的入室弟子,就是领南画派的第三代传人之一。陈先生还博采众长,曾师从国画大师丁衍庸,书法家陈荆鸿,而陈荆鸿就是康有为的学生。

传统文化要继承,更要发扬光大,陈先生对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陈先生曾任教于芝加哥美术学院、Patte & Chisel 艺术学院、芝北中文学校,在每年五月由芝加哥市政府举办的亚裔文化月活动里,陈先生都要现场作画,为中美朋友讲解国画艺术和技法。 陈先生的国画艺术不仅吸引了一大批旅美华人,也使很多美国朋友对中国的国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陈先生开设的国画艺术学习班里,有不少的学生都是美国人。美国艺术学院的现任院长也曾是陈先生的学生,芝加哥的一个建筑师劳瑞吾尓弗坦也曾是陈先生的弟子,他说:“陈大师能用毛笔绘出任何他头脑可以想象到的东西,他的画极富表现力和现实感。”这位建筑师跟着陈先生学国画学了一年半,深为陈先生的国画技法所折服:“中国画所用的纸非常薄,我用毛笔在上面画画时,才画几笔就会把纸戳破,而陈大师则不一样,他画了一幅又一幅美妙的中国画,从来没有把纸弄破过。”

陈先生到芝北中文学校执教后,很多学生慕名远道而来,如今芝北中文学校所在的社区已经被誉为芝加哥北郊的中华文化重镇,该校国画班的学生刘存江女士得益于陈先生的指导,其国画作品曾荣获国际水墨画比赛的大奖。如今陈先生虽然专注于创作,但还是应书画爱好者的要求,在自己的画室办起了国画指导班,很多芝加哥的知名华裔人士如叶伟才、甄明德等都在跟着陈先生学画。陈先生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芝加哥,但他还是经常回国,曾担任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特聘院外画师、上海交通大学文艺学院艺术顾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顾问等职,可谓桃李满天下。


                                                                              
陈先生为人和蔼可亲,人缘颇好。作为北美中华艺术家协会的会长,陈先生还曾邀请各界艺人来美交流,而他古色古香的住所也成了文化交流的场所,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艺术家都曾在陈先生家驻足留影,当代著名艺术家如沈从文、王蓝、熊式一、吴祖光、汪曾祺、陈若曦、戴厚英、欧豪年、文怀沙、潘鸿海、北岛等等,都曾因陈先生力邀而艺留芝城。由于陈先生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贡献,2000年陈先生在北京办画展时,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原文化部部长英若诚都曾到场祝贺。

陈先生来芝加哥已有36年,为感谢陈先生为芝加哥市多元文化的贡献,1998年芝加哥公共图书馆举办了陈先生的十二生肖画展,那是该图书馆建馆两百多年来首次为亚裔艺术家举办展览。数十年来,陈先生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台北、香港、纽约、以及新家坡等地举办画展百余次,其作品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机构、大学和私人所收藏。1996年 ,《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的编辑委员会给陈先生寄来荣誉证书,陈先生获“世界华人美术名家”的殊荣。

“我现在把精力集中在创作上,每天起来喝点咖啡,弄弄花草,然后就来画室工作,我觉得很满足。”陈先生说,“从小我就喜欢画画,我的画能得到很多人的喜爱,除了老师们的指导,父母对我帮助也很大。”

陈先生出生于广东台山,他的祖父一直旅居海外,而父亲12岁时就来到了美国,帮祖父办杂货店。他父亲16岁开始给一个美国人管理照相馆,给人拍过不少照片。1948年陈先生父亲回国时,陈先生只有3岁多,他父亲带回来了很多照片和不少的西洋画,有水彩的、风景的、还有海报张贴画,就这些照片和张贴画,让陈先生对图画产生了浓厚兴趣。陈先生拿出他父亲给他祖父画的像,说:“我父亲自己在美国学会了照相,也许是照相技巧、冲洗照片时对色彩的把握技巧对父亲有启发,他自己居然给祖父画了一张油画。”

陈先生的第一幅画也是他3岁多的时候画的。“那时候父亲回国了,在广东三埠开了一家饭店,那时我记得是冬天,我穿着棉衣,父亲抱着我在饭店的大厅里画画,我画的是一只大象。”陈先生在画室聊起他的经历。陈先生读小学的时候,他在镇上的书店看到齐白石老人的画,回来就开始学着画齐白石的虾,从此便与国画结缘。由于勤奋好学,陈先生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学校的绘画大赛总是拿头奖,后来学校老师干脆设立一个特别奖,把第一名的称号让给其他爱画画的孩子。

“在艺术上父亲对我的影响最大,而在做人上,母亲对我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陈先生说。用陈先生的话来说,他的母亲是一位很豪爽的人,在陈先生幼年时,母亲就给他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让他明白做人的原则。陈先生的母亲有几个兄弟姐妹,都很重情义,无论谁家有困难,兄弟姐妹都会慷慨解囊。“当年我在广州上中学的时候,正值大陆三年自然灾害时候,当时学校学生天天不学习,我也一样,但我天天学画画,我的素描底子就是在那时候打下的。”陈先生说,“由于天灾人祸,当时的生活相当困难,但母亲总给我足够的钱和粮票,当时很多同学都饿肚子,而我却还可以去买水彩和铅笔,一个月还能剩下40多斤粮票,剩下的粮票我都分送给那些 饿肚子的同学了,性格豪爽的母亲也支持我的做法。”

中学上完后,陈先生偷渡去香港。“能偷渡去香港也和我画画分不开,”陈先生以六十的高龄追忆往昔,不禁开怀大笑,“当时派出所每天只批准128名大陆人偷渡去香港,我那时给派出所画宣传画,跟他们混熟了后,后来他们就准许我偷渡了。” 在香港呆了七年后,陈先生的父亲在芝加哥开起中药店,号为百理堂,当时药店新开张,需要帮手,陈先生就来到了美国。在百理堂,陈先生一边学医,一边画画,一晃就是三十多年。

如今百理堂仍然在芝加哥的唐人街开业,由陈先生的夫人打理该药店,而他自己则把药店的地下室当成画室,每天都过来作画或研读文化典籍,或当成华裔艺人聚会的一个场所,在那里叙友情,谈创作 。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在线人数:565 游客人数:445 注册用户总数:3838 论坛法规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chineseofchicago.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c)2004-2012 chineseofchicag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